一个生成失语的小女孩,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。在她们贫困的家里,妈妈天天辛劳工作回来后给她带一块小小的年糕,是她的快活。

  有一天,下着很大的雨,已经由了晚饭时间了,妈妈却还没有回来。天,越来越黑,雨,越下越大,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。当她看见妈妈的时候,妈妈手里拿一块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,已经永远的分开了她。

  雨始终在下,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。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,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。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?她是因为不释怀她吗?她忽然清楚了自己该怎么做。于是擦干眼泪,决议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必定会好好地活着,让妈妈放心肠走……

 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《感恩的心》,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,从她小小的却写满的脸上滑过……“感恩的心,感谢有你,伴我终生,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。”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,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&hellip,心灵鸡汤;…

  当流着泪听完这个故事,又反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的时候,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这样的父母,在默默的为儿女付出一切。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儿女,可能感恩于亲人这样一颗爱心!而做为一个人,生活给予我们的又不仅仅是来自于亲人的爱,那我们是否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?

 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刻起,我们便拥有了太多!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健康!兄弟姐妹给了我们欢喜和亲情!老师给了我们常识和关爱!朋友给了我们友情和信赖!

  当我们感触一缕晓风,闻声一声鸟鸣,触摸一滴露珠,那是来自于大天然赋予我们的愉悦!当我们迎来新一轮向阳,目送夕阳西下,那是时间丰盛了我们的生命!甚至,当我们蒙受了一次风雨,走过了一段泥泞,那是生活给了我们克服的勇气……

  这一切,都须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对!学会了感恩,我们便拥有了快乐,领有了幸福,也占有了气力!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轻言废弃,一往无前!

小男孩问爸爸:"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?"

爸爸回答:"当然啦!"

小男孩问:"电灯是谁发明的?"

爸爸:"是爱迪生。"

小男孩又问:"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?"

很奇怪,喜欢倚老卖老的人,特别容易栽跟斗。

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,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。

无所不能的母亲

母亲的胆大一直是村里人津津乐道的谈资。记得小学放学后,母亲不在家,我和妹妹弟弟在黑夜的门墩上苦等许久,几近崩溃之时,妈妈回来了,她肩驮半扇猪肉,手攥一根木头。原来她是在邻村大队部等着宰杀死猪,廉价买了病猪肉后又冒险赶夜路的。

不知母亲的胆大是不是天生的,只听说她五岁丧父,自幼独立,在小伙伴们念书的时候,她背着姥姥织好的粗布步行二十多里进城换钱兑粮。长大了嫁到我们村,莫名其妙就成了接生婆和婴儿的剃头匠。我至今没弄清楚她算“艺高人胆大”,还是“胆大人艺高”,反正我是很怕她给我剃头的,那个用镰刀改的剃刀没有一次让我感到过舒服。

父亲在外教书,于是家里日常活计、生产队摊派的任务,从灶台到鸡窝到猪圈再到地头,母亲每日来回往复,周而复始,形同“全能机器人”。秋天将去的时候,她会在晚饭后先安顿我们睡下,自己接着烙饼,后半夜再叫醒我,和她一起跟上男人们进山里采割荆条。背回来浸泡处理后,自己动手编筐织篮。这种活不只需要气力,更需要技艺,在她之前,村里可从来没有女人干过。

1979年,我有幸成为山村第一个大学生,少不更事的我执意远离父母北行几千里去大连上学,遭到亲朋们一致质疑,母亲这个山沟村妇却说:“想去就去,哪儿的黄土不埋人!”力排众议放我“远走高飞”。几年后,她又送弟弟南行几千里远赴成都求学。

对母亲的秉性,亲戚和乡邻们也是看得奇准,每逢需钱、需物、需人的关头,都知道先把她夸赞一番,她就会救人所急,补人所缺。

二十五年前的初春,独居乡下的母亲,在乡邻的院里帮忙织花格子布,连续多日服用加倍的镇痛片对付头疼,终致脑溢血突发……

小男孩问爸爸:"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?"

爸爸回答:"当然啦!"

小男孩问:"电灯是谁发明的?"

爸爸:"是爱迪生。"

小男孩又问:"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?"

很奇怪,喜欢倚老卖老的人,特别容易栽跟斗。

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,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。

子路借米孝敬父母

中国有句古语:“百善孝为先”.意思是说,孝顺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。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顺父母,就很难设想他会酷爱祖国跟国民。

古人说: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.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,还应该尊重别的老人,爱惜年幼的孩子,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浑厚民风,这是我们新时期学生的义务。

子路,年龄末鲁国人。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。尤其以英勇驰名。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,终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。

有一次,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,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,怎么办?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,不就可以满意父母的这点请求了吗?

于是,小小的子路跋山涉水走了十几里路,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,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,子路忘记了疲劳。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大胆孝敬的好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