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小故事
涤亲溺器 黄庭坚,北宋分宁人,闻名诗人、书法家。虽身居高位,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,对母亲的生活仍照看得爱护入微。
黄母生病多年,庭坚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,喂汤喂药、端屎端尿、衣不解带。因母友爱洁净,他每夜必亲身为母亲洗涮便桶,以安母心,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。
涤亲溺器 黄庭坚,北宋分宁人,闻名诗人、书法家。虽身居高位,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,对母亲的生活仍照看得爱护入微。
黄母生病多年,庭坚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,喂汤喂药、端屎端尿、衣不解带。因母友爱洁净,他每夜必亲身为母亲洗涮便桶,以安母心,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。
弃官寻母 朱寿昌,宋代天长人,七岁时,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,不得不改嫁他人,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。神宗时,朱寿昌在野做官,已经刺血书写《金刚经》,行四方查找生母,得到线索后,决心弃官到陕西查找生母,宣誓不见母亲永不前往。
最终在同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,母子团聚,一起前往,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。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,遭到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赞誉。
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闻名刺客豫让说的,强调感恩报恩。由于对本人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宰,豫让认为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,决心刺宰赵襄子为智伯报仇。
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,他用漆疮烂身体,吞炭弄哑声音,残身苦形,使妻子不识,然后查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。 其次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,但是被捕的豫让说:“明主不掩人之美,奸臣有死名之义。”
他恳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。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,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,然后伏剑他杀。
知遇之恩
春秋时期,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,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。有次,伯牙来到泰山北面巡游时,突遇暴雨滞留岩下,孤独之余,拿出古琴弹了起来。
也正在四周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,忍不住叫道:“好曲!真是好曲!”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,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,这使得伯牙惊喜特别。二人因而结为知音,并约好来年再相见论琴。
可其次年伯牙来会子期时,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。伯牙痛惜伤感,摔破了古琴,从今不再抚弦弹奏,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。
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,父母双亡。他虽然用功读书、舍命习武,却仍旧无以为生,迫不得已,他只好到别人家吃“白食”,为此常遭别人冷眼。韩信咽不下这口气,就来到淮水边垂钓,用鱼换饭吃,常常饥一顿饱一顿。
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,人称“漂母”,见韩信可怜,就把本人的饭菜分给他吃。每天如此,从未间断。
韩信深受感动。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一直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,派人四处查找,最终以千金相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