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家乡,有这么一个习俗,每一年阴历十月初一的晚上,活着的人都要给故去的祖辈先人送寒衣。意思是,冬天来了,气温下降,阳世人给阴间的亲人置办新衣,抵御寒冷,彰显的自然是一份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。虽然阴阳两隔,但是这份亲情源远流长,生生不息。送寒衣,就是烧纸,五种颜色的纸,都是有一些讲究的。果绿,粉红,姜黄,雪白,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。紫蓝则代表在蓝天下生活的子嗣后人。

在我小的时候,奶奶就在这个小型的祭祀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。十月初一整个一天她都是忙碌的,清晨早起,她开始仔仔细细把大门口,庭院,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,朴素的床铺整理的干净整洁。

院子里的落叶,灰土没有了,青砖地面纤尘不染。柴垛码得整整齐齐,玉米堆得规规矩矩。红色黄色的菊花灿烂耀眼。其实,奶奶每天都很忙,喂猪喂鸡,缝补浆洗衣物,到田里伺弄庄稼,烧火做饭,家里家外她瘦小的身影穿梭来回,不亦乐乎。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笑容,似乎身体里总有用不完的力量。

在我的印象里,奶奶一直是忙碌的,从来没有休息的时候。即便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在昏黄的煤油灯下,她还要缝补衣物,或者纳鞋底。

吃晚饭的时候,奶奶已经准备好了一切,她显得安静从容,动作有条不紊。奶奶蹲在大门外,用两捧沙土堆起一个小丘,然后用一把炉灰在小丘前面画个圆圈,圆圈里摆上几个果盘,有苹果桔子石榴花生。当然更离不了三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,饺子是团圆的象征,是必不可少的角色。点上香,祭祀就正式开始了。香烟袅袅升空,便是于异界沟通的桥梁,活着的人就可以和冥界里亲人的魂灵自由对话了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